一、项目简介
01项目(平台)简介
2007年6月,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紫金矿业学院,旨在为福建海西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矿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矿业人才,并逐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创业型矿业学院。经过10余年校企协同育人教育改革,逐步构建了全面深入贯彻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不断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手段,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蓝本和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紫金模式”,其核心内涵为:“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
紫金模式框架体系图
02参与单位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3所属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
04合作类别
校企合作办学。
05成就简介
“紫金模式”办学10余年来,共培养本科生1009名,其中有近100名毕业生在紫金矿业集团任职,这些毕业生的普遍特征是熟悉矿山企业基础地质背景、采矿与选矿工艺流程,试用期短,成长速度快,与同类院校毕业生相比较,紫金矿业学院毕业生整体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稳定性较强,企业用起来得心应手,得到紫金矿业集团旗下众多单位一致好评。
二、理念与模式
导读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家新型工业化对工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工科教育由于大规模的扩招,导致部分工科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与工程现场严重脱节,出现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明显下滑的趋势。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其宗旨均是为了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
紫金矿业学院其办学主旨就是通过紫金矿业集团矿山实践平台的支持和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办学过程,进而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行业可用性较差的瓶颈,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完全符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宗旨。
“紫金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构建了“一校两区”、“3 1”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校企联合“五协同”举措,即: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承担教学任务、协同参与教学管理、协同监控教学质量、协同开展科技创新。
01企业全方位支持学院建设
办学经费支持
2007~2019年紫金矿业集团共捐赠紫金矿业学院各项经费超过5000万元。
实践基地支持
2010年紫金矿业集团在上杭征地80亩,投入1.5亿元建设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学院3个专业学生于第六学期,入驻基地接受由企业“工程型”教师为主导的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基地各项运行经费均由集团捐助支持,年均150万元左右。该基地于2012年成功获批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上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平台资源支持
集团下属各地质勘查院、矿冶设计研究院和测试公司、所属矿山企业等平台均面向学院教师和学生开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学生可以跟随教师和集团技术人员进行实习和科研训练。
02企业全程参与办学过程
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紫金模式”,紫金矿业学院构建了一校两地“3 1”人才培养体系,即3年校本部基础课程 1年基地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实施10余年来,运行通畅,特别是企业培养方案能够扎实、有效落实,学生累计在企业达到1年的实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
校企协同承担教学任务
学生第六学期入住上杭教学实践基地,修读由企业“工程型”教师主讲的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和生产实习等课程。自2010年开始,已经圆满完成10届基地教学工作,每个专业开设3~4门不等的企业“工程型”教师为主或校企“一对一”联合课程。生产实习依托紫金山露采场、地下采场、铜选场等平台运行。
“紫金模式”下一校两地“3 1”本科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框架图
校企协同参与教学管理
校企联合成立上杭教学基地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基地的运行与管理。管委会下设“基地办”,负责基地的日常教学运行与管理、后勤保障及对外沟通协调、学生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后勤、物业、食堂等保障性工作由基地管委会负责。
上杭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管理运行图
校企协同监控教学质量
构建校企联合教学督导组,对基地的教学运行进行监控与指导,定期组织督导教师进行督导评教,学院还规定每位教师下基地工作之余,需完成2门课程的同行专家评教,确保基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校企协同开展科技创新
充分发挥学院教师的科研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校企联合申报的“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深部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示范研究”成果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学院“工程型”教师依托福州大学申报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项目,这一政策不但使企业技术人员的科技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促进了学院教师扩大参与企业相关科研课题的机会,真正做到了联合共享、互惠共赢联合办学的深度融合。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青年基金1项。
三、创新点
01创建了全面深入贯彻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不断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手段,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蓝本和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紫金模式”。实现了与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无缝对接和与《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高度契合,具有在国内工科院校广泛推广的重要价值。
02校企协同育人成果显著。一大批就业于企业一线的学子快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层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的人才普遍工程实践能力强,人才试用期短缩,人才后续发展潜力十足等,充分体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优势,解决了地矿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根本瓶颈。
03企业投巨资捐建独立的、硬件设施齐全的上杭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这对于推动社会、企业与个人力量资助教育事业具有引领作用,并创建了完善的上杭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运行管理办法与运行机制,这些管理运行经验对于同类院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04独创了学院层面校企联合的理事会办学管理机制和一系列关于企业“工程型”教师的遴选、聘任、管理办法、教学运行管理与激励机制,使得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在地矿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实践优势,为提升本科生的实践教育水平与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工程型”教师遴选、聘任与教学运行流程图
四、社会影响力
“紫金模式”得到了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和福建省教育厅等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紫金矿业学院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教育专题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和福建省高等教育研讨会均做过“紫金模式”协同育人的主旨汇报,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
多家主流媒体从不同角度追踪“紫金模式”做了系列报道。科学时报(2010年)报道了《我国首个校企联办高级矿业人才培养基地投入使用—“紫金模式”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光明日报(2012年)以《发现“紫金”— 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合作办学调查报告》头版报道;2017年,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工程型”师资建设如何见“星光灿烂”——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等。
2013年 5月中国地质学会教育分会,在上杭实践教学基地成功召开主题为 “地学产学研结合教学基地建设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等25个专业院校、3个科研所的90余位专家参会,专家对“紫金模式”办学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企业支持办学的力度和参与办学的过程,一致认为这是工科院校长期想做而难于实现的重大突破。
紫金矿业学院先后接待国内十余所院校的咨询,“紫金模式”起到了对工科院校产教融合办学良好的示范作用。福州大学借鉴“紫金模式”组建了泉港石化学院,成为闽东南地区产教融合办学的又一新亮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kok登录的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kok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