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 张伯礼 —中国教育在线-kok登录

中国教育在线
热门服务
教育资讯

合作电话:186 1028 4700

合作邮箱:bianji@eol.cn

官方微博:@中国教育在线

官方微信id:eoleoleol

中国教育在线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 张伯礼
2020-09-04 13:38:00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中国教育在线公众号

  张伯礼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个信念使他以惊人的毅力潜心教书育人,忘我救死扶伤,勇攀科研高峰。为了这个信念,他执着一生,将毕生心血倾注在中医药事业上。

——题记

  张伯礼拥有多个头衔,也肩负着更多责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第十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13-2017)、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副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世界华人中医医师协会会长……在一个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伯礼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40余载,迄今已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授权专利20余项,sci收录论文80余篇,主编专著20余部。他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吴阶平医学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树兰医学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面对这些荣誉,他总是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医药教育工作者,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有责任继承和发展好中医药学。”

  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学生

  张伯礼是天津中医学院的首届硕士研究生。在当年艰苦的学习条件下,老师们不讲条件、不计报酬、甘于奉献。正是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1982年毕业后,他决心留校,成为一名教师。面对教室里一张张渴望知识的面孔,他深感肩上责任沉重。从被人称为老师的那一天起,教师的使命便在他的心中刻上烙印,伴随着母校给予的“天中情怀”精神,让他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舍己为人、忘我工作,倾注毕生心血。

  在他看来,教师就是阶梯,可以让更多学生不断发展向上。因此,他的课程一般都安排在晚上,既不耽误工作,也不影响学生的课程。晚上不吃晚餐是常事,有时身体吃不消,就吃几块巧克力,再喝上一杯热茶,然后继续讲课。

  郭利平博士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年学校购入一台用全血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新仪器,为摸索实验条件,建立基础数据库,需要新鲜血液进行反复测试。主持这项测试的张伯礼,先后8次抽取自己的血用来测试,深深感动了学生们。他教导学生们勇于在实践中锻炼才能、提高本领,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他培养的3位博士撰写的论文,先后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而全国中医药领域也仅有8篇论文获此殊荣,还有2篇论文获得提名奖。学生们说:“获奖看得见,但张老师付出的心血谁知有多少。他传给我们知识,也教我们做人。”他却说:“学生们获奖比我自己获奖都高兴,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学生,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张伯礼说,医学生不仅要学习精湛的医术,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9年,他带着学生王保和、姚远去西安参加学术会议。原以为会议结束后,买转天早晨的飞机返津,不耽误当天的门诊,没成想飞机票没订上。“老师,咱晚一天回去行不行?”“咱晚一天没事,那么多病人岂不是白来一次?”张伯礼态度坚决,当机立断乘当天下午的火车赶回天津。

  那天,硬座车厢里异常拥挤,连走道上都站满了人,水喝不上,厕所去不了。将近20多个小时,两位小伙子都感到有些坚持不住。这时他们发现,一直坐在他们身边的张伯礼,额头上布满虚汗,脸色苍白。看见他们紧张的神情,张伯礼淡淡一笑说:“没大碍,我顶得住,过一会儿就好了。”火车终于驶进天津站,赶回医院后,他一分钟也没休息,直接走进诊室,忙说:“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王保和说,那一刻他的眼睛湿润了。从此他知道了医生该怎么对待病人,也懂得了什么样的人才是患者信赖的好大夫。

  有人说,张伯礼很“神”,带出的学生个个出息。原因何在?每当有人这样问时,他总是笑笑说:“培养中医生,一要敬业;二要有医德,大医精诚,服务病人;三要学会中医的辨证思维方式,辨证论治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四要加强临床实践,倡导问疑精神……”就这样,这些年张伯礼先后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280余名,分布在五大洲和各省市,他们多数已成为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

  让更多中医药人才从这里出发

  早上6点半,在天津市静海县团泊新城西区,“勇博励志班”的几百名同学用整齐划一的操练开始了新的一天。每天半个小时的晨练和20分钟的晨读是这个班雷打不动的“必修课”,这份“坚持”,是一种特别的磨练。

  2009年,在张伯礼的倡导下,以“责任、坚韧、克己、奉献”为班训的“勇博励志班”正式成立。这个班每年从新生中招收学员,通过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管理模式,磨练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懂得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回报感恩社会,修炼提升学生们的整体素质。2015年该班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批天津市高校“一校一品”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首批建设项目。

  十年来,“加入勇搏、挑战自我”的信念在全校学生中传递普及。截至2019年底,先后有12356余名学子在勇搏励志班学习历练,有517名同学获得了勇搏四星学子证书、有1944名同学获得勇搏三星学子证书、有2482名同学获得勇搏二星学子证书、有4717名同学获得勇搏一星学子证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大批勇搏学子经受过身心磨砺和意志锻炼后脱颖而出,754人荣获市级以上竞赛奖励、3358人获得校级竞赛奖励,平均每人参与晨练、晨读1074小时,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达53544人次,累计服务时间183494小时;90%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702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校“十佳大学生”校长奖学金、“岐黄科技奖学金”和“天中之星”特别贡献奖学金获奖名单,以及保送研究生名单中有80%来自勇搏励志班。

  为进一步激励、资助在校家庭困难和立志于中医药发展事业的优秀学生,张伯礼先后捐出个人获得的“吴阶平医学奖”、“何梁何利奖”等各类奖金二百余万元,设立“勇搏”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张伯礼常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了实验室能科研。“我给学生讲课时经常提到,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因为你犯一次错误,可能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所以医生要擅于去悟,去思考,去总结。”为此,他坚持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要求学生从院校走出去,跟临床名师学习经验。他还特别鼓励师生间对病例的分析讨论,创建了“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的教学方法,2009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每年的七月毕业季,都是张伯礼最幸福也是最辛苦的时刻。在每年一次毕业典礼上,他都亲自给近三千名毕业学子授予学位,并逐个握手合影。他说:“人生有些节点是不能忽略的,我虽然累几天,但学生们会记住这一刻。我希望更多中医药人才从这里出发,学有所成,成为让患者满意的好大夫。”他满含着期待和爱的目光,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本、硕、博毕业生,用这一仪式感向莘莘学子们传递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理念,期待着这些后来者能够服务患者,造福人类,把中医药做得更大更强。难怪中医药大学的师生们说,他们的张校长是最辛苦的人,也是精力最充沛的人,还是对学生最无私关爱的老师!

  让中医药发扬光大

  没人知道中医药在张伯礼心里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但却知道几十年如一日,他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上。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我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让中医药发扬光大。”正因为如此,他一生追求、无怨无悔。而他没想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他与他热爱的中医药一道上了“热搜”。

  2020新春时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张伯礼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驰援武汉。在武汉,他深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调查疫情,制定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他率领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在这里,既有统一方案,又根据患者的病症采取个性疗法,所有患者除统一服用中药汤剂外,还因人施治调制中药颗粒剂,再辅以保健操、八段锦和心理疏导。从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收治病人564人,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82天的武汉战“疫”,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挺起了中医药人的脊梁。中医药以其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实力“圈粉”,在抗疫战场上书写了文化自信的绚丽篇章。

  正如他常说的,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相对于西医的优势,提高中医研究技术迫在眉睫。为此,他带领团队连续承担了3个国家“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创建了包括4万个组分的中药组分库,搭建关键技术平台,研制了芪参益气滴丸、三叶糖脂清等多个组分中药新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他担任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专家组组长,指导中药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中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年间中药工业总产值从235亿元增加到近9000亿元,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

  要传承发扬好中医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张伯礼深知这一点。2006年,他又率先提出了中成药二次开发策略、方法和关键技术,致力于将传统中药大品种转化为安全有效制剂先进的现代中成药。历时8年攻关,他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了天津市30个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销售过亿元品种由3个增加到12个,销售额累计超过230亿元,促进了中药产业向科技型、高效型和节约型转变。这一研究方向被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发改委和工信部医药卫生产业发展规划;核心技术也随之推广应用于全国19个省市近百家企业,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中药大品种群产值约占中药工业总产值的1/3,推动了中药企业技术升级换代;服务临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医改工作。该研究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现如今,中医药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一心扑到国家中医药战略发展建设中,参加或主持中医药现代化顶层设计,参与起草了科技部《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计划》等国家重大中医药计划。在调研基础上,2010年向国务院提出了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相关建议被采纳,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该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已经达到 1.5 万亿元;提出了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上报国务院并被采纳,由工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多个部委出台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作为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为民生请愿,为国事建言,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积极呼吁、建言献策,在中医药立法、医疗改革、中药现代化发展、健康产业培育、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议案建议60余项,多数建议被采纳。

  作为一位校长、教育家,张伯礼十分重视中医药教育质量提升及标准化建设,致力于创建中医药高等教育规范。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国内首个中医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在全国开展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中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对规范中医办学、保证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还主持制定了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中医师前)教育标准》,并被颁布执行,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他还组织编写世界中医核心教材,建立国际中医师资培训基地,有力地推动了中医教育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引领了世界中医教育健康发展。基于此,他主持完成“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项目,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路漫漫兮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40多载春秋,张伯礼从风华正茂到霜染双鬓,从莘莘学子到为人师尊,从名不经传到高山仰止,年岁在增长,职位在变迁,声名在显赫,但他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努力拼搏,勤奋奉献的步履和只争朝夕的精神从没有休止过!“新目标,新征程。当今中医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我们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医药现代化和走出国门而奋勇拼搏,鞠躬尽瘁!”这是张伯礼发出又一宏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kok登录的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kok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