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以系统观全面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深化“育人”和“质量”内涵,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好“导向”这个全局变量
一是班子成员带头推动。这学期,学校主要领导领衔推动“中国道路”品牌课程升级,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学科专业,讲授中国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城乡建设、医学健康等领域的发展成就,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中国道路的优越性,以身示范推动全校课程思政改革守正创新。
二是与时俱进因势而新。学校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手抓、两手硬”,既同向同行,也贴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要求,我们发挥学科特色高度契合的优势,开展理论研究,加快理论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建设“两城”概论课程,积极服务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建设。
三是以“互联网 ”赋能。学校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鼓励教师用新技术、新媒体吸引数字化生存的大学生,提升教学导向性、亲和力。汪品先院士等一批专家教授示范引领,带头主讲《科学、文化与海洋》《桥梁工程科技与文化》等慕课,选课人数破万,获得校内外学生的一致好评,增强了学校课程思政辐射影响力。
二、抓牢“质量”这个核心变量
一是以教改促质量。投入专项经费促进课程思政改革,坚持学生中心,探索激发能动性为导向的主体性教学模式、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提高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实践型教学模式。重点建设5个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形成6个示范专业、13支特色改革领航团队;遴选资助134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打造31个示范专业“课程链”,包括93门精品课程和244门示范课程,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改典型案例和教学成果。
二是以名师提质量。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的联动机制下,邀请200多位高层次领军人才走进课堂,发挥大类导论课作用,既传授学科基础和专业前沿,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在学生社区全覆盖建设驻楼导师工作站,知名教授带动专业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有机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第一线。每周二下午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每月组织“教师沙龙”、邀请名师分享课程思政心得,提升教师思政觉悟和育人水平。
三是以实践促质量。打造品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书本、走近社会。积极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持续打造“梦想教室”“使命与担当——社会实践创新竞赛”等精品项目,每年过万人次参与,使青年学生将个人发展自觉融入伟大复兴进程。
三、抓实“范围”这个增值变量
一是课程上全覆盖。以教学大纲修订为抓手,要求所有课程教师结合中央精神、国家战略、红色传承等进行“立德树人”内涵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全面落地,构建横向覆盖所有专业的课程思政群、纵向贯穿培养全过程的课程思政链,形成完整体系。
二是学段上重贯通。通过课程思政资源共享、融合延展,构建本研一体的课程思政课程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主渠道。土木工程学院在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工程伦理》综合素养课程中,融入哲学辨识等,升级为面向工程专业硕士的素养课程,让学生获益匪浅。全面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新模式,主动前移大学教育资源,形成同济特色的家国、人文、科学系列贯通培养的通识课程体系。
三是发展中树标准。推动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延伸,由点到线及面拓展建设。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编制完成国内首部《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每门课程立德树人达成指标,融入学业要求。联合36所高校院系成立了“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联盟”,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同济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做实各类课程课程思政要求,做深各专业课程思政指南,总结成果、形成范式,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同济大学校长 陈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kok登录的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kok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