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满生: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才培养合作 —中国教育在线-kok登录

中国教育在线
热门服务
教育资讯

合作电话:186 1028 4700

合作邮箱:bianji@eol.cn

官方微博:@中国教育在线

官方微信id:eoleoleol

中国教育在线
周满生: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才培养合作
2022-12-16 09:15
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教育在线公众号

  日前,随着《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5)》的实施,中国与东盟各国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双方务实合作提质增效。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地域同属亚洲,文化、风俗相近,文化和教育交流由来已久。近十余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文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4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首届中国—东盟青年事务部长级会议,约定从2005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举办东盟青年领导人培训项目,将东盟国家青年领导人在中国培训列入议程。2008年起,我国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在贵州省成功举办了13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和3届中国—东盟国家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交流周形成了中国—东盟百名校长牵手未来系列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系列活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洽谈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六大品牌系列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才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高度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合作培养人才要强调发挥双边优势

  在2022年11月召开的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相较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制度型开放层次更高,力度更深,影响更广,更注重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管理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标准与规则。

  我国与东盟在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上各有优劣。东盟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数字产品贸易、移动支付、信息平台服务等快速增长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贡献巨大。东盟十国拥有约5.6亿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年轻,后备力量充足,但部分东盟国家劳动力教育水平较低,技能人才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来自中国的高中端技术对东盟国家有较强吸引力。

  同时,当前我国国际组织胜任力人才培养与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是拥有一批掌握议程设置权、规则制定权与国际话语权的专业人才。它需要有相应的人才培养与使用制度做支撑,要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对我国而言,急需更多掌握议程设置能力、规则制定能力、舆论宣传能力与统筹协调能力的人才,掌握全球话语,面向未来,以新的方式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而东盟国家中的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都有大量的国际问题专家、国际组织兼职人员在各种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ngo)中工作,有丰富的国际组织工作经验。与东盟国家的密切合作可以完善国际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与管理,将有助于发现、培养并选拔更多人才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合作只有在双边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开展才能持久,只有在人才培养领域深化交流互鉴,才能促进互利共赢。

  合作培养人才要突出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正在加速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正在大幅跃升。该区域强调发挥自身科技和产业优势,强调全球“引才用才”,正迎来新的人才聚集高峰。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态势给大湾区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创新活力。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对东盟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与东盟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合作更为凸显。

  此外,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人才培养合作上具有区位优势。以广西为例,建于1952年的广西民族大学,以“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为办学特色,累计招收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余名留学生,成为在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中国—东盟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广西民族大学还凭借地缘优势,在泰国、老挝和印度尼西亚分别设立3所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达26万余人,参加各类汉语水平考试人数超3万,有效推动了国际中文教育,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广西大学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于2020年9月成立,将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人才,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在金融领域的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以及业务共享合作。

  这些区域、省份拥有各自独特的区位优势,只有把这些区位优势充分调动起来,与东盟国家的人才需求充分融合,才能做到协调发展。

  合作培养要突出学科重点

  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金融等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形成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双方在空间技术应用、通信卫星、航天测绘等方面开展了密切交流合作,太空成为双方合作的新领域。2018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首次启动“印度尼西亚工业4.0”规划,涉及数字技术、网络物理系统和硬件等新型制造技术的应用,因此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和智能制造业人才作为支持。

  人才培养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建厂,跨国校企合作也在不断深入,这不仅能为当地快速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技术人才,也为东盟国家的智能制造业发展赋能。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中国在印尼投资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并在广西柳州建立了中印汽车学院。该公司从印尼芝卡朗和卡拉望职高挑选260名学生,提供奖学金赴中印汽车学院进行汽车制造相关培训,为印尼的生产基地及相关产业园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也在2020年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并与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东风柳汽等单位共建4个企业全球培训中心,建成沙特、印尼、泰国等国际工匠学院13个。

  中国与东盟在智能制造业领域的教育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但在长远规划、培训形式、培训评价体系以及产教融合等方面仍有短板。未来需要构建多方参与的校企协同治理体系,并搭建多种资源有效整合的校企共享平台。

  合作培养人才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东盟国家学龄儿童数量庞大,除新加坡外,基础教育的发展并不很理想,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经验可部分为东盟国家借鉴。同时,遇到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双方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即使在高科技领域,基础教育的双方合作也大有可为。今年11月1日,太空中的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与地面上的中国—东盟青少年,在北京王府学校进行了一场“天宫对话”问答互动活动。来自中国以及文莱、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青少年与航天员密切交流。主会场设在北京,在文莱、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地设立分会场。中国—东盟中心在其中发挥了桥梁作用,可以推动双方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更多合作与交流。

  合作培养人才要不断应对数字化学习新挑战

  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上,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倡议,中国与东盟要加强数字战略对接,举办教育数字论坛,推动成立数字教育发展联盟,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在数字教育标准制定、网络数字空间治理等方面的合作。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和东盟的数字经济总量有望达到9.58万亿美元。随着数字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时代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技能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数字人才培养正从学科导向变为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服务数字经济转型变为支撑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我们要以教育数字化变革为契机,以政府间合作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基本路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等数字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有机整合政策、人才、技术、市场等多种要素资源,打造中国—东盟新型数字人才培养发展体系。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将不断提质增效,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将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原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kok登录的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kok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教育部 2022-11-21 16:44
教育部 2022-09-15 17:52
教育部 2022-08-26 09:27
教育部 2022-08-24 17:0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