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友宏院士:紧密围绕国际地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教育在线-kok登录

中国教育在线
热门服务
教育资讯

合作电话:186 1028 4700

合作邮箱:bianji@eol.cn

官方微博:@中国教育在线

官方微信id:eoleoleol

中国教育在线
孙友宏院士:紧密围绕国际地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2024-05-20 17:18: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中国教育在线公众号

  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有机结合、一体统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是龙头,肩负着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战略任务,面向新征程新任务新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正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支撑高水平创新。为全方位展示最新实践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高教前沿》高端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在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教育强国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有组织科研等问题分享了思考和观点。

  嘉宾简介

  孙友宏,196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潜在油气资源钻采、科学钻探和仿生机具等领域研究。

  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勘察工程系副主任,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建设工程学院副院长、建设工程学院院长等。2015年8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3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校长。

  中国教育在线:孙院士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如何定位的?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

  孙友宏:作为校长,我也一直在思考“教育强国,高校何为”,“教育强国,地大何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1952年建校,距今已有72年的历史。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为此实施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用五年左右时间“占高地”,紧密围绕国际地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统筹布局一些战略高地。第二步,“上高原”,在这些高地基础之上,建立地大在地质行业的高原。最后就是“攀高峰”,到建校100年,也就是2052年,我们要建成地球科学领域的世界一流大学。

  目前,我们的第一步战略已经基本实现,学校统筹推进了大学科融合、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大科技项目、大资源平台、大自然文化、大先生培育、大思政育人、大校区建设等工程,布局好了“占高地”的战略,推动传统地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型升级。下一步,我们逐渐形成地学领域的高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国家战略,来实现地质大学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去年,我们的地球科学学科,已经进入esi排名的全球万分之一,工程学和环境与生态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还有5个学科进入了前1%,这也为我们下一步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教育在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您如何理解?要实现科技自强,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优秀的科技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去突破。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您有何建议?

  孙友宏: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首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且作为非常重要的部分前置,这显示着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的战略思维和战略考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作为一所资源能源类行业特色高校,首要任务就是国家的战略安全。在本届高博会上,我也做了关于资源行业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首先,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什么叫国家战略?就是国家需要。比如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目前资源、能源安全就是国家战略,我们的双碳目标就是国家战略。还有海洋强国战略,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高校所要发力和做出贡献的。这些国家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统一推进,其中,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近些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或者品质?我认为,拔尖创新人才首先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另外,还要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学科科学理论,具备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和健康个性统一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是我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理解。

  如果概括来说,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三个品质特征。一是专业要精,要有深厚的技术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第二,素质要高,这个素质不是指一般的高素质,而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具备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素质;第三,能力要强,这个能力指的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围绕这三个品质的锻造,地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比如,“专业要精”,我们根据行业的需求,对于一些传统的资源能源类的专业进行内涵式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建了国家级、校级、院级三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燕山书院、基地班、求真班、创新班四个拔尖人才实验班,分别对应着我校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流学科。对于“高素质”,我们通过引进国际一流的人才,来组建顶端的、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同时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结合国际化的一流平台来进行培养。资源能源类行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常注重拔尖人才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希腊爱琴海、俄罗斯贝加尔、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等地成立了8个国际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形成了“认识实习、专业训练、国际视野、科研创新”4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在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注重人才培养的“基础、路径、支撑、特色、核心”五要素内在关联性分析,逐渐形成了 “选拔分流机制、贯通培养范式、系统支撑平台、特色实践模式、创新能力途径”五位一体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从选人、培养、平台、实践到创新的全过程育人成才。

  中国教育在线:在提高自主培养人才质量方面您有何看法?

  孙友宏: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的“稀缺人力资源”,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既要向国际社会学习借鉴,更要有自主的意识和自信的精神,要从全球视野出发,对中国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基本问题、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将研究与培养实践的改进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探索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加快建设我国自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

  中国教育在线:身为一校之长,同时也是院士,对于高校如何更好地推进有组织科研,您有哪些建议?

  孙友宏:像我们这种地矿类或者资源能源类的高校,既有理科,又有工科,既有基础学科,又有应用学科,尤其我们要围绕国际科学前沿,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果不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是无法开展这类科学研究的。要想真正解决大问题,必须要有大的平台、大的项目、大的团队,必须进行有组织的科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早的。我们在2011年设立科学研究院,整合优势资源,围绕地球科学前沿领域重大问题,探索了基于“求真群体”创新团队模式的有组织科研,开展了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成功尝试。

  但这一类的有组织科研还不够,不能仅仅是在学校范围之内。我们积极谋划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布局工作。由我校科学家牵头发起和主导的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简称dde计划)在2023年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立项,得到教育部和科技部的肯定和支持,这是科技部设立的中国第二个国际大科学计划(第一个为脑科学),也是教育部高校牵头的第一个。同年,我校也正式获批教育部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学校持续推进“深部地下观测与实验系统”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

  针对你的问题,我结合我校的情况,谈几点感受:

  高校应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需求引导下的有组织科研,全面提升前沿基础研究和科学技术攻关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支持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引领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更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依托我校王成善和成秋明院士牵头发起的“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学科研究布局,争取实现地球前沿科学领域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同时,把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羌塘油气资源调查、面向2030“深地探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大专项、油气重大专项、极地钻探、“碳中和”计划、生态文明战略、深地、深海、深空等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学校科研的主攻方向,组建高水平科研队伍,积极组织申报重大科研任务,开展有组织科技攻关。

  二是围绕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布局,谋划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地球生物学与地质环境危机”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深时数字地球”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等任务,培育学校重大科研平台,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提供重要支撑。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和雄安新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建设国家及省部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校地合作模式与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力量。依托“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面向“2030”大科技项目等重大科技任务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工程,承担一批国家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力推动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建设科技创新团队。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和科技评价机制改革,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更加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深化落实科研项目“放管服”改革,实施有效的运行管理和事务管理,持续深化开展分类评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释放科研人员活力。

  通过以上工作思路,来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构建创新体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园风光

  本文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校长孙友宏在第61届高博会“高教前沿”栏目的访谈实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kok登录的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kok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教育部 2019-03-27 14:27:00
2021-11-18 14:55: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5-17 13:46: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5-15 10:34:0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