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婷婷:人工智能对于科技创新评价,或将是一个改革新契机 —中国教育在线-kok登录

中国教育在线
热门服务
教育资讯

合作电话:186 1028 4700

合作邮箱:bianji@eol.cn

官方微博:@中国教育在线

官方微信id:eoleoleol

中国教育在线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婷婷:人工智能对于科技创新评价,或将是一个改革新契机
2024-10-24 11:31: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中国教育在线公众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强调“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五唯”为何难破?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

  “评什么”的导向和内涵在改,但“立”什么还不清晰,科技创新评价应向哪个方向发展?

  “不能以论文发表作为科技创新或者科研评价的唯一标准,要以‘多维’破‘五唯’。比如目前我们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在评价中还重视的不够,未来可以在这些方面多进行一些探索。”在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婷婷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时表示,首先应该破的是“唯”的这个思路,不同学科、不同研究类型的科研创新评价,侧重点也应该不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赵婷婷

  中国教育在线: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一些学术组织或机构在开展高等教育强国指数研究。高等教育强国应该有哪些指标?这个评价体系如何建立?

  赵婷婷:高等教育强国这个概念提出是比较早的,在上个世纪末,由当时是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提出来。之后高教界掀起了研究高等教育强国的热潮,我本人对这一研究领域关注的时间也比较长,其中,也做过一些高等教育强国评价研究。实际上,“高等教育强国”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可以做得比较完备,可以包括很多方面,但是要真正落到国际对比上,就需要有数据支撑。这就是说,高等教育强国评价,既要考虑到科学性、中国特色等问题,也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国际可比性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六大特质”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这一时代课题,我认为这对我们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未来深化高等教育强国评价研究也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要深入研究,通过一些具体指标,把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六个力”通过评价指标刻画出来。

  中国教育在线: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您是如何理解的?

  赵婷婷: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强,是教育强的重要体现。其次,说高等教育能够发挥龙头作用,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是紧密相关的。高等教育强,就可以培养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美国为什么能吸引各国优秀学生或高水平人才,与它的高等教育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未来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变得更强,自然也能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中国高校工作,吸引更多国外有潜质的学生来学习。同时,高等教育强也会促进国家的科技发展,因为高等学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中国教育在线:您报告的主题是“从‘唯论文’到实际贡献:科技创新评价的转向”。“破五唯”提出多年,评什么的导向和内涵在改,但立什么还不清晰。科技创新评价会向哪个方向发展?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

  赵婷婷:“五唯”是一个顽疾,不是那么容易破除的。“五唯”的实质是过多注重量化的指标,而忽视对内在质量的评价。因为量化指标在绩效管理,在整个管理评价中,具有简洁、高效、可比较等特点,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所以它的渗透性和惯性很强。

  现在我们国家提出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破除评价中的唯论文倾向,因为这一倾向已经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不论是政府,还是高校,还是包括我们普通教师自身,都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我想,要想破除唯论文的倾向,各个层面的主体应该做不同的努力,比如说,作为科技工作者和学者,我们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不能关在书斋里,要跟实际紧密结合。即便是基础学科,也要结合现实的需求,尤其是国家“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中的基础研究问题进行研究。所以我们要真的面向实际需求去推进科技创新。

  作为高校,作为政府部门,要改变唯论文的评价倾向。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代表作制度,就是在打破以前以论文数量为导向的倾向;比如长周期评价,就是要给探索性的、有风险的、不确定性的基础研究留有更大的空间。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做的努力和探索。

  中国教育在线:破除“唯论文”并非反对论文发表,错的是“唯”。

  赵婷婷:我同意这个观点,首先应该破的是“唯”的这个思路,“唯”一个什么标准都会有失偏颇,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以论文发表作为科技创新或者科研评价的唯一标准,要从多种视角对其进行评价。比如说我们现在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在评价中还重视的不够,未来可以在这些方面多进行一些探索。

  对于一些基础研究,可能需要用发表论文来证明自己的影响力,用论文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一些应用研究,就要考虑它转化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产业创新的影响。不同学科、不同研究类型的科研创新评价,侧重点也应该不同。

  中国教育在线:近期,高校境外“水文凭”泛滥等问题又引起舆论的关注,您觉得该如何遏制这种现象?

  赵婷婷: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五唯”中的“唯学历”。一些高校“唯学历”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高校升格有一些基本条件和标准的要求有关。从学校的角度看,提升教师学历,根本目的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是要锻炼自己的内功,“水文凭”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水平,即便学校升格了,未来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我认为,这个问题折射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实际上,有一些高校的办学不一定非得需要那么多的博士,比如一些高职,一些应用型高校,如果教师拥有更多企业经验,更能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作用,而不是只去追求学历。追求学历跟学校整体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未见得是契合的。国家近些年一直在引导高校分类发展,分类评价,我认为,未来如果在不同类型高校的评价标准方面有更明显的区分,这种错位现象才能越来越少。

  中国教育在线: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新阶段的教育和科研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对于科技创新评价会有哪些影响?

  赵婷婷:很多教育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基本形态,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甚至办学模式等。此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已经使得高校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翻转课堂”、在线教学等,已经不再是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确实促使我们重新去反思教育的基本形式,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培养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对科技创新评价来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带来一个改革的新契机,这些新的技术可以评价一些以前我们无法评价的东西,比如研究过程,这可能会改变我们现在只能从论文发表、课题申请、获奖等研究结果对科技创新进行评价的状况。就像以前我们只能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对他的学习成绩好坏进行评价,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他图书馆借书情况、学习时长、课堂专注度等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所以,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也将为科技创新评价改革带来新契机。

  如果我们能够收集到科研过程当中的一些数据,就会改变以往以结果论英雄的评价方式,而以结果论英雄的评价很容易导致唯论文、唯各种指标。比如,针对基础研究,如果能够对其研究过程进行评价,一定有助于营造更为宽松、宽容的基础研究科研环境。对于应用研究,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更有利于获取到研究所创造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效益。所以我认为,未来可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科技创新评价破局,探索更多科技创新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kok登录的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kok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877618662 2024-10-18 17:12:0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10-14 09:30:00
src-1266047787 2024-07-22 10:51:00
2024-07-10 10:33:0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