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铭记历史,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8月11日至24日,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老街街道6-2社区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服务团,满怀敬意地走进了这个具有光荣兵团精神历史印记的社区,聚焦于八一棉纺厂这一兵团工业发展的缩影,对跨越时代、亲历变迁的十余位老职工进行了深入访谈。大学生团员们静心倾听“八棉人”讲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八一棉纺厂作为兵团工业先锋所书写的辉煌篇章。这些故事,是对老一辈兵团人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情颂歌,也是对他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凭借青春热血铸就辉煌、对兵团精神的生动诠释。这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激励着青年一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铭记兵团奋斗历史、传承兵团红色基因,为兵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合影
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大门
艰苦岁月,砥砺前行
1958年,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工业生产,而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也在这一年八月一日筹建,这一年,22岁的朱肇芬奶奶穿着工装,踏入了纺织厂的大门,成为了细纱车间的一名操作工。那时,国家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工人们以厂为家,以苦为乐,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新中国的梦想。朱奶奶回忆道,那时候的车间环境极其艰苦,冬天,寒风透过墙壁的缝隙,冻得人直打哆嗦,她们只能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裤,戴着有洞的手套,以便在冰冷的机器上操作。夏天,车间内温度高达四十度,没有空调,只有几台破旧的电风扇摇着头吹出微弱的风。在这样的环境下,朱奶奶和她的同事们依然坚守岗位,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朱奶奶曾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实践团成员与朱肇芬奶奶进行交流
图为表彰朱肇芬奶奶先进事迹文章
八棉退休工人、八棉幼儿园园长钟秀珍奶奶也回忆说,1958年刚进厂时条件是很艰苦的,当时大家想的就是赶快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之中去,大家都想为国家多做贡献,于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纺织工人们边建设,边安装,边生产。在她年轻时的工作日常中,尽管是八小时工作制,但大家心里想的全是如何尽快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只要一听到哨声,她们就会立刻穿好衣服,奔向车间。在当时1960年的冬天,车间里面是没有空调的,纺织车间对空气的湿度、温度有很高的要求,达标后才能生产出质量好的纱布。出于细致工作的需要,纺织工人们必须露出手指头,钟秀珍奶奶那一批的工人们就自己缝一双漏出手指的手套,手指冻僵了就轮班去烤烤火再回来干,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八一棉纺织厂在1960年的8月1日生产出了新疆的第一支纱。
钟秀珍奶奶讲述纺织工作故事
机杼声声勤生产,忆苦思甜渡生活
“边生产,边生活”是那个时代最生动的写照。工厂走上正途后,工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亟需改善,一匹匹棉布销往大江南北,一排排由工人们垒砖而起的平房取代了原来的半截窑洞,育儿室、幼儿园、小学、宿舍、医院……种种基础设施随之建立,工厂不再只是工厂,而是纺织工人们生活的家园。
八一棉纺织厂的轮班长杨春花奶奶在采访中分享了一个难忘的故事,她深情地描绘了那段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时期,职工们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充足的营养,清晨四五点钟起床,排起长队购买市场上稀缺的牛奶。而为了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不让个人原因影响产量,还需将年幼的孩子安置在车间旁边由专职保育员细心照料的保育室内,工作间隙,纺纱女工们匆匆忙忙地给孩子们哺育,随后又迅速回到岗位上,继续着紧张而有序的生产工作。她们兼顾着生产与生活,这动人的一幕幕,不仅是那个时代坚韧与温情并存的生动写照,也彰显了纺织工人们爱岗如家、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杨春花奶奶讲述当时生活上的艰苦
工厂保育室的婴儿床
黄金岁月,劳模精神放光芒
宋丽红——自治区劳动模范,1987年进入棉纺织厂成品车间工作,成为厂里年龄最小的女工。当时十五岁的宋阿姨因为母亲患风湿性心脏病病退,于是放弃学业接替母亲进入棉纺织厂成为一名验布工人。验布工种是织布的最后一道工序,胚布生产一等品率是很低的,要靠验布工人的眼睛去把布面上的瑕疵点挑出来做标志线,重新进行修补。在验布前一等品率只有50%左右,而通过验布这一道关键工序一等品率可以提高到95%以上。宋阿姨为了尽早熟练掌握验布技术,经常别人下了班她还不回家,加班加点,终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这一高强度的工作岗位上,宋丽红阿姨曾创造连续八个月无漏验的记录。人一生中总会有些许遗憾。由于早早地就进入棉纺厂,宋阿姨没能继续完成学业。为了圆自己多年的大学梦,宋阿姨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余,克服一切困难自学完成了成人高考,弥补了自己学业上的缺憾。
自治区劳动模范”宋丽红讲述纺织工作故事
刘梅——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1990年职高毕业后迈入了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的大门,从一个普通的小姑娘,历经磨练,脚踏实地,成长为一名能吃苦的优秀纺织工人。刘梅阿姨16岁进入八棉工作,刚进厂时,带她的师傅不仅是教她操作技术,更是教她学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师傅的带领和刘梅阿姨自己的勤奋练习下,穿纱技术不断精进,从十分钟穿纱380根的达标水平再到1996年在八棉创运会上十分钟穿纱436根的标兵水平,不断为八棉创造新的纪录。她在穿筘岗位上16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为厂做出了突出贡献,最终获得了“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33年来驰而不息,使实践团的大学生们深刻感悟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择一事,钟一生,是劳模身上最鲜明的烙印,也是劳模精神最为动人之处。在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纺织工人身上,青年学子看到了兵团精神的熠熠光辉。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石。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虽然那段艰苦岁月已渐行渐远,但兵团精神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着后来者的道路。让当代大学生铭记这些纺织英雄,将兵团精神传承下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不畏艰难,不惧风雨,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共同铸就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文字、图片:平柯菡、王涵、闫碧娇、蔡宇坤、郑旭东、杨淑君、师瑞霞、任福美、孙雨萌、努尔斯曼古丽·哈力哈孜、汪舒阳、罗月汐、文馨、王东、张梦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kok登录的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kok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